基金評等怎麼看_轉載自gogofund.com 分類:基金資訊2006/12/16 22:23基金評等怎麼看

富蘭克林投顧提供


基金種類繁多,許多投資人在選擇基金的時候,常會參考標準普爾(Micropal)、晨星(Morningstar)等基金評鑑機構的星號評等作為選擇指標。這些星號是怎麼來的?評等的依據又是什麼呢?由於不同的評鑑機構所發展出來的評鑑方式也不同。以下是針對Micropal和Morningstar的評等方式,所作的詳細說明:

Micropal(標準普爾機構)

Micropal給予基金的評等是用星號來代表,最多有五顆星。不過,Micropal只給予成立三年以上的基金星號。由於基金成立不滿三年,該基金的長期表現無從得知,短期的績效能否持續也不一定,因此作出的評等並不具代表性。

星號評等的方法,是按基金過去的績效作排名,在同類型基金中排名前10%才能獲得五顆星的最高榮譽。排名前11%-30%的為四顆星,前31%-50%為三顆星,51%-75%的是兩顆星,最後25%則列為一顆星。(請參見下表)

Micropal星號排名的意義
***** 前10%的基金
**** 前11%-30%的基金
*** 前31%-50%的基金
** 排名51%-75%的基金
* 最後25%的基金

基金排名的標準又是如何呢?根據Micropal的評等方式,基金績效的取決,是來自於經過風險調整後的三年報酬率。有些基金或許報酬率高,但由於波動性(標準差)大,有可能評等反而比報酬率較低的基金差。由於基金績效除了看報酬率表現之外,還要把風險程度納入考量,因此相同報酬率的基金有可能會有不同的評等,而具有相同評等的基金亦可能報酬率的差異相當大。不過,一般能獲得五顆星評等的基金,報酬率就同類型基金來說都算相當好的。

Morningstar(晨星機構)

Morningstar給予基金的評等也是用星號來代表,最多有五顆星。同樣的,Morningstar也只給予成立三年以上的基金星號評等。和Micropal不同的是,如果基金成立較久,那麼Morningstar也將基金五年、十年的績效納入考量。評量的標準如下:

基金成立時間 長短期績效佔綜合評等比重
基金成立三年以上,未滿五年過去三年績效佔100%
基金成立五年以上,未滿十年過去五年績效佔60%
過去三年績效佔40%
基金成立十年以上 過去十年績效佔50%
過去五年績效佔30%
過去三年績效佔20%

長短期績效加權的方式乍看之下似乎過度強調長期績效,但由於過去十年、五年的表現其實都包含最近三年的績效,因此在評分標準上仍是比較強調近期報酬率的比重。

Morningstar在衡量基金績效時,也是以經過風險調整後的報酬率作為主要標準。然而Morningstar風險調整的方式和Micropal不同,Micropal主要是以標準差來衡量波動風險,而Morningstar則是針對基金的下檔風險作評估,並將如果不投資基金、而投資無風險資產(如美國國庫券)的機會成本納入考量。此外,在進行基金排名的時候,Morningstar星號評等的區間也和Micropal稍有不同:

Morningstar星號評等的意義
O O O O O 前10%的基金
O O O O 前10%-32.5%的基金
O O O 前32.5%-67.5%的基金
O O 排名67.5%-90%的基金
O 最後10%的基金

基金評等的迷思

五顆星的基金一定是未來表現最看好的基金嗎?因為基金評等星號只是參考的標準之一,並非唯一的標準,尤其是基金評等星號是使用經過風險調整的報酬率來作考量,所以由星號多寡並無法單純觀察出該基金的實際風險波動。舉例來說,保守穩健型投資人想選擇風險較低的基金,但星號較多的基金不見得就是低風險的基金,也有可能是高報酬同時也是高風險的基金。因此,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建議投資人,除了觀察星號多寡之外,也要注意該基金的波動風險是否過大、是否適合自己的風險承擔程度。

除此之外,以下還有兩點是投資人在觀察基金評等時要注意的地方:

(一)基金評等是以單一期間的過去績效作基礎

基金評鑑機構的星號評等,是用數學方法將基金過去的報酬率及波動風險進行計算,再把所有同類型的基金得分作排名,排名愈前面的基金評等愈好,星號也愈多。由於採用的數據是基金過去的表現,因此只能單純反應基金過去某一段期間的績效,並不是未來獲利的保證,尤其是,投資人較為熟悉的micropal星號評等,也僅以中期報酬率(3年)為參考,並未考慮短期以及長期績效,因此以基金星號來判定該基金之優劣,將有失偏頗。

(二)決定基金報酬率最大的成分還是在於市場行情

基金選股的差異雖然會造成不同的績效表現,但大盤漲跌畢竟還是基金成敗的關鍵。星號評等由於是同類型基金的基金在比較,如果遇到該類型基金投資的市場狀況不佳,常常五顆星的基金也只是『虧得比較少』的基金。

還要提醒投資人的是,著名基金評等機構如Micropal的星號評等,是以三年績效為評比標準,因此看不出基金短期績效(如一年)、或長期績效(如五年、十年)。舉例而言,如果有支基金成立十年,前七年的績效均相當突出,但近一兩年較落後,那麼這支基金的星號評等可能很差,但是對於一位買了該基金五年以上的投資人來說,這仍是一支高獲利的好基金。

畢竟,市場是多變的,而基金評比是以過去績效為基礎,因此有時市場較大的變動,會造成基金星號評比的快速洗牌,出現有些投資人買了一支五顆星的基金,之後該基金星號評等卻快速滑落,成為三顆星、或兩顆星的基金。再次強調的是,基金評等星號為選擇基金時的參考,並非唯一的標準。掌握這一點,才能跳出基金評等的迷思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Sal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