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這回大家會去賞花燈,是因為一個議題,那就是中正紀念堂要改名了,下回去可能就是台灣民主公園。

對我而言改不改名,改成什麼,並不在乎。
也許是因為自己跟絕大多數的台灣人一樣,不習慣把自己的想法掛在口上,覺得心裡明白比較重要,生活過日子比較實際。

這回去,大家還特意的照了相片。

也許下回來"大中至正門"會不見。在討論,那門還真的是設計的不錯,美觀大方。我是沒找到蔣中正三個字,只是不知"大中至正門"是否可以逃的過被毀的命運。不然下回偌大的一個公園,想約在那一個門,還真有點難。

至於中間的主建築,被我稱為八角亭。聽說也要拆,唉!沒有破壞就沒有建設,不過一定要拆?想把銅像搬了,就搬了吧!建築物蓋的不錯,可以拿來展示,也許改放阿扁&阿珍銅像,不是也不錯的不是嗎?
至於那89階樓梯,代表生年,那又怎樣?誰去數他呀!不是媒體報導誰知道,不然就再加幾階呀!不需要為了樓梯拆房子吧!不知道現在經濟不佳?

國家音樂廳&演藝廳聽說也要正名,改成台灣音樂廳?難道台灣不等於一個國家?有沒有台灣二字真的那麼重要?要改就改吧!
老實說我比較希望正名為福爾摩沙,聽起來有意境的多。個人是一直不解台灣二字的意思。
話說在的在南美ATACAMA,去買郵票,那位先生竟然知道福爾摩沙,還真是感動,希望不是被當成另外一個地方。因為一堆人把TAIWAN當成了泰國,難怪老是說"三碗豬腳",還雙手合掌。

最後大家特意在圍牆邊照了像,下回來想必是不覆見吧!

有同事說沒有圍牆比較沒有隔閡,真的嗎?
說實話我很少去中正紀念堂,有時候圍牆還真的有點不方便,因為會不得其門而入,不過其實我在大安森林公園&國父紀念館都遇過相似的問題。森林公園&國父紀念的館的圍牆怎麼不拆?
不過圍牆真的是個隔閡?有了圍牆,可以將內外形成兩個不同的空間,對於吵雜喧鬧的台北市未必是壞事。當然拆了以後,視覺可能會比較寬敞,可是看到的是什麼?車水馬龍嗎?會比較舒服?
其實圍牆圍住的,只是意思型態的問題吧!可是,跨不過去的是空間還是距離?是人的心吧!是因為自己不願意去跨越,而不是那有形的建物。

忽然突發奇想,改名成台灣民主公園後,如果建物不拆,換個顏色,紅磚牆,茅草屋頂,這樣比較有台灣味,或許也不錯!

不過說實在的,我還真不知台灣建築的特色,是閩南建築?日式建築?還是石板屋?還是都是?或許現在台北市區那些醜陋冷冰冰的建築才是?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Salsa 的頭像
    sSalsa

    sSalsa

    sSal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